首页> 星·思维> 行业动态> 如何做到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统一

星·思维

如何做到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统一

发布时间: 2018-01-04

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种种特征表现虽然说明了二者之间界限的客观存在,然而透过形形色色的校园文化现象,二者又不乏有机统一的一面,这种统一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二者相互规定。

一方面,先进校园文化外在地规定校园文明的存在。任何校园文明,不论是具体有形的器物文明和行为文明,还是抽象无形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们无一例外地都要通过一定的校园文化,尤其是优秀的校园文化形式体现出来:清爽的校道、洁净的校舍、别致的校园建筑和景点、畅通的互联网络、齐备的教学和娱乐设施、完好的健身器材与场所等器物文化体现的是器物文明的精致与优良;整理内务、调琴书法、泼墨绘画、写诗作文、健身劳动、发明创造、排队就餐、安静自习等行为文化显示的是行为文明的有益与优雅;科学立制、有章可循、按章管理、制度创新等制度文化凸现的是制度文明的有序与高效;自省自讼、维公护他、勤奋务实、敬业励志等精神文化张扬的是精神文明的健康与向上健康与向上。同样地,具体的一所学校,如哈佛大学也只有通过其“让真理与你为友”的校训、“入校竞争激烈却始终保持全美录取率最低”的学生录取制度、“从贵族走向平民”的人材培养方针等校园文化,才能彰显它“奋进、自信、博大”的校园文明。离开校园文化来表现自己的校园文明是不存在的。
6363683865976494429794978.jpg

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规定。受学校所处地域、社会环境、师生追求和办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虽然是千校千面、一校多面,但它们满足学校和师生的文明需求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以学校的社团文化活动为例,甲学校的文学社在办刊、爱心社在捐献、经济社在生产、科技社在服务、文艺社在表演。而在乙学校却是另一番景象,其文学社在讨论、爱心社在呼吁、经济社在消费、科技社在宣传、文艺社在娱乐。显然,这两所学校的社团文化活动在对方看来或许都存在值得疑问的地方,然而经过仔细考察却不难发现各自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意义:前者突出的是社团活动的技能性、创造性、开放性和社会性,后者突出的则是社团活动的表现性、摹仿性、娱乐性和消费性。这一例证给我们的昭示是:任何现实校园文化,不论师生如何建构它的内容和形式,也不管它们在学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和作用,校园文明始终都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意蕴,即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自身的内在规定。校园文化也只有让校园文明返回它自身或成为与其不可分割的本质规定,校园文化才会因为有校园文明的时刻相伴而折射出令师生青睐、学校弘扬、社会认可、他校借鉴的先进文化光辉。没有让校园文明成为自身内在规定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校园文明缺失或校园文明被扭曲的反对自己、反对他人、反对教育的垃圾文化,它迟早会因“造人”功能的缺失而退出校园。
6363503195155185413315193.bmp

其次,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互依存。

一方面,校园文化是校园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文明不是随校园落成就可自然出现的伴生品,也不是对外来文明的简单移植,而是广大师生立足校园长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精心培植和发展校园文化的结果,是广大师生积极创造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并努力克服现有校园文化中存在的譬如教与学、学与用、劳动与休闲等诸多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之间的重重矛盾,使校园文化发展到具有泽被师生、造福学校这一价值时而取得的历史成就。众多名校的校园文化发展的实践证明,正是校园文化的不断丰富、变革和完善,其不仅满足了广大师生和学校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了校园文明的形成,而且还在激发师生产生更高一级文化需要的同时,通过不断向校园文化提出越来越多的文明需求,从而推动了校园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漠视校园文明对校园文化的依赖,看不到校园文化在促进校园文明产生发展中的基础和前提性作用,恰恰是引发“校园文明天生论”和“校园文明移植论”错误的根源,其恶果要么是在否定校园文明发展的必经环节中走向校园文明的虚无,要么是外来文明因为无法突破校园文化的自我保护屏障而使引进的外来文明失去它推动学校发展、满足师生需要的应有作用。显然,离开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变革和完善,校园文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随着网络技术对校园的深刻影响和广泛渗透,以及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自主性的不断增强,当代校园文化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开放、多样和个性化的迹象,不同校园文化间的频繁交流与碰撞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中历来就存在的有序与混乱、高雅与低俗、开放与封闭、创新与守旧等文化现象的对立和斗争变得空前激烈和复杂。但在这场激烈而复杂的校园文化运动中,校园文化绽放出有序、高雅、开放和创新的文化光芒,从而避免蒙上混乱、低俗、封闭与守旧的文化尘埃的关键既不在于校园文化内容的增多,也不在于校园文化形式的新奇,而在于校园文化坚持以接近和培育校园文明作为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是因为,其一,校园文化如果不以接近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变化的方向,那么我们在发展校园文化时就会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建构过程而疏忽其内容的意义,以致于因为将校园文化间的影响和渗透看成是一种可以任意为之的事情而制造一些远离校园文明的文化垃圾;其二,校园文化倘若不以培育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那么我们在发展校园文化时就会只满足校园文化的现有状态而怠慢了其需要进一步升华的进程,以致于因为把现有校园文化当作永恒不变的存在而使校园文化陷入封闭、守旧的落后境地。可见,离开了校园文明的牵引及其对它的归属,校园文化就只能走向混乱、流于低俗。
2016042702291897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