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思维
儿童友好型校园景观规划
发布时间: 2020-01-06
在对校园景观规划的研究和关注中,大多数是将成人作为校园空间规划的主体使用对象,儿童等弱势人群往往作为附属群体考虑。然而以儿童作为校园空间规划的主体群体是个规划角色的突破性转换,它的意义在于为空间的人性化规划开拓思路。这需要规划师积极调整规划关注角度,并发展一个适合时代需求的规划体系。为此本文将儿童作为校园空间规划主体,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儿童处于身体、生理的发育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和成年人有很大区别,儿童的行为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阶段性变化,身也的成熟、经验的积累、社会环境的熟悉等因素都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
儿童的活动对校园空间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的活动能够活跃校园空间气氛,引导成人参与校园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城市高密度居住区里的居民,在传统校园里的居民在校园中活动少,朋友和熟人匿乏,当他们有了孩子之后这一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他们会更多地到校园中去活动,更多地与他人交流,儿童的活动能带动家庭成员参与校园活动,丰富校园空间,促进邻里氛围的形成。
从规划布局方面来看,在规划规划中应当考虑儿童的出行,住宅、学校、杜区公共空间之间的路径儿童使用频率较高,在规划上应避免儿童活动与车行道的穿插,减少安全隐患。儿童使用频繁的路径应当方便儿童的日常生活,让使用的儿童能够安全地、自由地、快捷地到达化区中常去的区域。校园的规划布局还应当关注儿童的可识别性,促进儿童对校园空间的认知。校园空间中的标志物、节点、边界是人们识别校园空间的重要元素,与成人相似儿童也能通过对校园中的这些要素对生活环境进行认知。自然通风、采光对儿童的身也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规划布局上应当注意建筑体量对光线和通风的遮挡,保证儿童活动校园空间的通风采光质量,营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校园中开敞空间是在城市建筑实体以外的重要空间,是儿童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开敞空间承载着多样化的功能,是儿童游戏、向社会学习、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
儿童友好型校园空间具有以下特性:
安全性。儿童生理发育的不成熟和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行为方式,对危险的预判能力和抵御能力都是低于成人,因此空间要提供安全的儿童活动场地。威胁儿童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犯罪、交通事故、城市污染、意外受伤等。
可达性。可达性指的是空间的阻隔程度,空间阻隔程度越低可达性就越强。在空间中,儿童住家、学校、校园广场等儿童使用频率较高的空间节点之间的路径应当适合儿童的使用,保证良好的可达性,减少安全隐患,并且可以结合自然环境、文化教育设施等空间布置。
舒适性。空间的舒适性包括物理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良好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应满足儿童的需求,为儿童的校园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校园空间还应当营造归属感、私密性、交往需要等符合儿童必理需求的空间,促进儿童与校园空间进行良好互动。在建筑空间规划中可运用建筑体的围合布置、体量规划等手法营造归属感、私密性需要等符合儿童也理需求的空间,在心理上为儿童提供舒适的空间。
趣味性。空间中的趣味性具有吸引儿竜的功能,唤起儿童参与的欲望,发掘儿童的潜在思维,使儿童在游戏的同时增长知识,在游戏中智力得到开发,得到锻炼。
自然性。自然性主要包括天然性、亲近性、化命性三个方面。自然光线、自然通风、自然地貌、水体和植物等都是校园中常见的天然自然要素,能够很好地体现天然性原则。在规划儿童友好型校园空间时合理使用这些自然元素,能够起到丰富校园环境的作用。校园中的自然应该具有让人亲近的价值,与儿童亲近,促进儿童自然体验。生命性原则指具有生命形态、生命原理或生命周期的非天然的生命要素,包括形式上的隐喻表达。
多功能性。空间的多功能性能够增加空间的吸引力,吸引不同的人群参与其中。多功能化的空间,可以给居民提供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特色空间和功能,丰富校园活动内容,吸引居民更多地走出家口,促进儿童的社会化活动。
自然光线、自然通风、自然地貌、水体和植物等都是校园中常见的天然自然要素,合理使用这些自然元素,能够起到丰富校园环境的作用;校园空间规划中被隔离的景观植物、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人工能源推动的喷泉等,都是不利于儿童亲近的。
在规划儿童友好型校园时,我们可以从广义的自然规律里來进行思考,使我们规划出的校园空间拥有生命性特征,是能够生长、循环的,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儿童友好型校园景观规划可以从校园规划布局、建筑空间、环境景观、基础设施四个方面研究适合儿童身也发展的居住环境规划。从儿童身心成长的需要出发,为我们的儿童、我们的城市校园营造出更美好更和谐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