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思维> 行业动态> 幼儿园文化的构建

星·思维

幼儿园文化的构建

发布时间: 2019-12-16

        优秀的园所管理,其实质就是在建设一种“适合人发展、适合园情发展”的园所文化,而有发展潜质的园所文化,一定是敢于直面幼儿园发展问题,始终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并在推动幼儿园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意义与价值。

  一、常中求变

  1.把老师变回孩子
  作为幼儿教师,要想自己的实践有价值必须先让自己变成孩子。教师要拥有一颗童心,敢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甘愿蹲下身子,真正与孩子视线平等,与孩子一起观察、活动。“变成”小孩虽然自己变得矮了一些,但看到了孩子只能看到的应有高度。我们把教师“变成”小孩,重回孩子的好玩与好奇:像孩子一样玩起科学游戏、角色游戏,用情境模拟再现和体验孩子的活动。这种类似游戏的实践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有效地获得情感体验和反思,这种角色身份的置换使教师们会陡然发现我们的教育有太多值得重新审视的地方。
  2.把话筒变成话语
  基于幼儿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幼儿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积极诱发他们的种种需求,同时以各种形式让教师走到台前,站在讲坛。当一线的教师真正成为园本教研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时,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就显得尤为突出。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教师才能完全表现出作为园本教研主人的姿态,抒发教育情怀、发表思想观点,在自主思考中找到那一份当主人的自由与尊严。

  二、锦上添花

  1.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与赞赏
  领导者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教师是园所发展的主体,幼儿园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完整的教师群体的发展,因此就需要以心换心、以爱育爱,真诚地信任每一位教师:学会倾听,尊重教师;鼓励教师,为他们加油;宽容教师,允许他们失败。一个坚定的眼光、一句激励的话语,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就是这种信任才能激发教师成长的巨大精神力量。
  2.不要忽视细节与小事
  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把握在于细节。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智慧。事实上幼儿园琐碎、繁杂的常态管理背后就隐藏着重要的细节,透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发现和思考细节背后的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管理契机。
  让微笑的阳光直射孩子心灵。户外活动是幼儿园开始一日课程重要的开端,是幼儿情绪带动的开始,也是家长隐形观摩现场活动的一个重要时段,早锻炼中除了预先陈设好的场地安排、玩具提供、区域划分外,家长要带着微笑、带着和善、带着积极、带着动力、带着激励……和孩子在一起,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和风细雨的常年如一日,把锻炼的积极心态通过肢体和言语积极地表现出来。
  让共同管理变成大家的职责。幼儿园改革午睡管理,把教师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生活老师肩負起午睡管理的职责,对“所谓”的午睡管理,教师们各有各的态度:时间一到把孩子交给生活老师就行;在生活老师护理孩子的时候,我干我的事;到点进班,不多不少……,发现问题后,我们请教师向生活老师介绍午睡管理的经验,请生活老师主动向老师反映班级午睡情况,让保健老师分时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组织了午睡管理如何共同管理的话题讨论。

辽1.5.jpg

  三、适量为上

  通过主题的构思,把艺术元素通过材料的提供和幼儿的创作架构起来,让幼儿在创作中丰富对中国元素的了解,增进幼儿的艺术表达形式。教师们都很积极地投入,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当我们走进研究现场的时候,气氛看似很热闹,但当我们访谈到幼儿的时候,孩子对所操作内容的不了解,不清楚,茫然的神情让我们深思教育的出发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和老师共同探讨“教育的原点”话题,如何贴近孩子做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教育?如何看待任务、看待数量、看待质量?让教师回过头再来审视当下的工作现状。
  达到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获得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而是在研究过程中锻造和凝结成教师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反思者和研究者的气质,从而使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充满乐趣和意义,逐步成为一个能够把握复杂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成功者。

  四、符合实际

  家长会中一个家长问了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很喜欢识字,也认识了很多字,可最近一阶段我的孩子突然不喜欢了,问问老师有什么好办法?我随即抛给了家长们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想想,现在还有文盲吗?随后笑声一片……,笑声后,我又问了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在幼儿这个阶段,识字或者识字量还很重要吗?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我们究竟要给孩子什么?
  幼儿活动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会拒绝、学会放弃。把教育的关注点落实到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能力、情感上,坚持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导向,保教结合、寓教于乐,要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家长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要懂得能力比智力重要、智力比知识重要,是适度发展不是拔苗助长,无论是哪个方面、哪种类型的培养,只要家长选准了恰当的教育方法,掌握孩子的年龄特征,围绕其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自然能够有效培养孩子。

辽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