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思维
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发布时间: 2019-09-02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阵地,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进步的摇篮。我们要进一步把校园文化规划成一幅富有吸引力的精美画卷,建设成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立体的教科书。
百年名校积淀的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校园环境,细致入微的行为规范,永恒难忘的仪式活动及实践人生的自我体验,给学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他们攀登高峰的科学动力,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一、突出内涵建设,加强科学管理
学校应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升管理文化,提升教师文化,提高教职员工的德育理念,特别是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组织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参加培训,邀请专家辅导和讲座,组建一支有自己强项与特色的,工作中用心、专心、精心的师资队伍,将校园文化建设贯穿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管理中,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实现全员育人。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完全在规模上,而在内涵建设、科学管理上。惟有如此,学校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创出品牌,才能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推向新的高度。新型管理要求以培养人、发展人为目的,着眼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重点就在于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营造宽松、团结、竞争、激励的学校氛围,引导全体师生合作共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人文关怀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更多的是人文关怀;更多的是行为引导。

二、积淀校园文化规划,彰显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制度的思想核心,是学校发展战略的思想价值保证,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教学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高品位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学校德育体系中必须加强的重要方面。
学校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表层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首先是师生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课、论文发表等,其次是校园环境、学校建筑等等;二是浅层的行为文化,包括听课评课、学术交流等等;三是中层的制度文化,包括学校常规制度等等;四是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学校的核心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团队风貌等等。一所学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师生员工的脑海和心灵之中,正是这种精神文化才产生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此,学校应立足校情实际,充分挖掘学校内涵发展的要素,如办学理念、治学风格、优质师资、优良传统等。努力积淀自己的校园文化,发展自己的校园特色,提炼出自己的学校精神内核,聚结成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激发出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情绪与敬业勤奋的精神,以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

三、依托环境建设,坚持环境育人
环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来者的第一印象。学校绿化美化、校园文化规划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谐统一,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学校后勤人员一定要强化这样的意识:一个学校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个学生在一所学校学到什么知识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人格上受到熏陶,经过浸染成为有学校烙印的人才。寄宿制学校,校园物质文化应该让孩子们耳濡目染,要相信,其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学校更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建设必须围绕着学习生活、学习主题布置环境,每一丛花草、每一面墙,都应该细致而有品位,虽然默默无言,却蕴含无尽的启迪性和意味深长的教育性。
在校园建设上,后勤工作者要下大力气研究,要认真学习、广泛吸收,要千方百计赋予校园内各种设施以高品位的思想内涵和教育内涵,以体现高中应有的文化底蕴。要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让每一个人走进校门,感到学校文化扑面而来,深受感染和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