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新观念,明确指导思想,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深层地研究本校实际,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脉络,提升、规范校园文化,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学校的一件大事。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纳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注意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职代会、学生会及校园文化社团组织的作用,齐抓共管;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考核评价,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所以,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会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善于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新精神。
三、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重视校园整体环境建设
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要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环境设计要充分体现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形成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环境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用一固定的模式、手段来完成,学校要想在新时期有所作为,取得更大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