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思维> 行业动态> 中小学校园文化设计,建设魅力校园

星·思维

中小学校园文化设计,建设魅力校园

发布时间: 2019-07-17
怎样的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办学需求和发展? 
      笔者联想起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所言“一切人类的学识和艺术,应该只有一个目的,即克尽厥职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服务。”
      校园文化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否可以定义成: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如何生活和成长的乐园呢?! 
  教育建筑的建设是一个需要从整体系统管理和控制的工程 

  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的关注点——交流与沟通空间的创造 

  校园文化设计的关注点:应当首先放在如何充分表达和挖掘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传承上;放在如何平衡好教育建筑的功能性和文化性的建设与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相契合上;放在如何建立和促成师生与校园环境文化之间形成情感互动和谐共生上。建筑空间环境作为人们行为的载体,两者之间能否形成“对话”就理应成为设计中追求的核心目标,理应成为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的核心关注点。而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互塑造和改变则来源于在校期间老师和同学彼此之间学习、生活全方位沟通交流的成长中。 

3.7.jpg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设计的重要性 

  一个学校仅仅在大的规划功能格局上的成功只能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校园设计很多方面表现在许许多多的细节处理上。这些年来对校园不同环节、细节处理的积累和关注,应该是工作室作为一个面向基础教育建筑设计的专业化团队最大的心得和收获之一。无论是平面功能空间布局,抑或是材料安全构造,细节的处理往往与师生日常使用紧密相连。细节处理不仅体现着设计中对建筑完整度的把控能力,更表达着设计者对学校师生的人文关怀。 
  以学校最基本最核心的普通教学单元的设计为例,教室不仅仅是学习场所,同时又是学生的生活场所。虽然不同学年学生的教室规划有所不同,但教室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空间的确是一个学校建筑中最核心重要的单元。这如同在一个酒店的设计中,客房的设计是酒店设计的核心单元一样。这一点是与许多校长探讨沟通设计时大家的共同感受。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往往关注比较一下他们在普通教室上的建设和使用管理状况,便可见倪端。 
  普通教室单元空间功能复合的回归和延伸,令其承载了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授课空间、自我学习空间、多媒体视听、分小组团队的活动空间、整理内务的空间(用水空间:清洁、饮水、洗手、杂物储藏等)、进餐空间(中餐)、教师办公角(供教师用的桌子和柜子)、教材角和小型读书角(相对独立和安静的小空间)、学生自我的贮藏柜、班级文化的宣传与展示空间、有归属感的教室单元附属延伸活动空间(有条件的情况下)。  

  校园文化规划与校园景观的建设 

  校园规划设计往往是与校园文化营建相结合的。在强调校园文化营建艺术性的同时,我们更主张对学校本身个性文化的挖掘与历史传承,避免校园文化强迫式放之四海皆准的口号式表达。例如,北京师大附中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承;新北川中学的爱心铭记;北京实验二小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熏陶和“以爱育爱”教育;北京实验二小兰州分校对校本部与兰州地域文化的结合;蚌埠二中李新义校长提出的共同家园……
   在校园文化的个性营建中,应鼓励促成本校师生参与的互动思想。校园文化的建设如同一个家的营造,不应是一挥而就的快餐展示,而是主人自己在时间岁月和情感的积蓄中注入灵魂和格调的结果。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