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思维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发布时间: 2019-06-11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高、综合性强、时效性长和特色性鲜明的庞大工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我校从实际出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以下将从三方面浅谈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一、物质文化建设
白山市雷锋小学1949年建校,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是全国第17所,吉林省第二所以雷锋命名的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国雷锋青少年教育基地”。一走进校园,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的雷锋塑像就展示在师生面前。让雷锋走进校园,让师生走进雷锋,把校园打造成一座雷锋精神博物馆是我校力争创设的育人环境。学校占地13817.2平方米,校舍面积2583平方米,校内操场面积11234.2平方米。学校建有标准足球场(草坪)1个、配有标准篮球场1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1个、200米田径场1个,乒乓球台2张、沙坑1个、铅球场2个,学校整体布局合理。

二、校园的精神文化
走进教学楼迎面悬挂着雷锋的画像及日记手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名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想雷锋、学雷锋、做雷锋、比雷锋成为我校师生的行动准则。学校一楼走廊悬挂的是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为雷锋的题词,这是雷锋精神的深刻揭示和高度概括。学校师生积极响应号召,全面学习和深刻践行雷锋精神。学校在二楼大厅设置了教学专栏和校训墙,走廊悬挂的是部分雷锋图片和日记。雷锋日记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它的字里行间所漾溢出来的思想与精神,引起我们余韵绵长地思考。三楼大厅的两块展板展示了乔安山、雷锋班班长等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到校参加活动的剪影。走廊是我们新总结提炼出来的学雷锋是一种进步、一种信仰、一种荣誉、一种体验、一种分享和一种传承等六种精神文化。
我校的学雷锋展室始建于1984年,先后经过五次扩建成为现在的规模。在这里,全校师生学习雷锋、了解校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面墙上悬挂的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我们国家四代领导人分别为雷锋的题词及对学雷锋活动的讲话。我校雷锋展室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展柜中展出的铁锅、镰刀、饭碗,是雷锋曾经用过的,也是他苦难童年的见证。这些是雷锋在部队曾用过的棉被、上衣、袜子,是他在生活上艰苦朴素的见证。第二部分:争做雷锋传人
弘扬雷锋精神
主要介绍我校四十六年坚持不懈的开展学雷锋活动所走过的光辉历程。2006年10月,学校邀请了乔安山、华东方、雷锋班第22任班长吴锡有到校与全校师生搞联谊活动,聘请了乔安山、华东方、吴锡有为
“校外辅导员”。2008年10月,乔安山和华东方两位老人再一次来到我们学校,与全体师生进行了座谈。鼓励我校师生学雷锋,要把雷锋精神融化在自己的言行中。同学们要努力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每年的三月五日是我校的学雷锋活动日,我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个性鲜明,具有时代特点的学雷锋主题活动,“学雷锋争当校园之星、学习雷锋好榜样、红领巾与雷锋叔叔同行等主题活动伴随我们的少先队员一同成长。
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学校确定了校风为:“知雷锋、学雷锋、爱雷锋、做雷锋”。
校训为:“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体现了我校的精神风貌,编制了具我校特色的校歌、校徽、和校旗。
课堂教学改革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问题设计为亮点,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学习为核心、展示交流为平台、达标检测为评价”的“导学――研讨――体验――汇报――检测”五步式教学模式改革全力打造着“轻负、优质、高效”
的课堂。
家校合作为教学文化锦上添花。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不同主题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全面了解学生装在校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活动增进了家长与老师间的沟通。
